close

GPS座標 東經121°26'49 北緯25°9'58(僅供參考)

雖然是做為倉庫使用,但殼牌倉庫的建築頗有西洋農莊的味道,紅磚紅瓦,是很漂亮的建築群。(記者王以瑾/攝影)

原文刊登NOWnews旅遊玩家>>http://www.nownews.com/2011/03/23/743-2698980.htm

記者王以瑾/台北報導.攝影

「殼牌」和台灣的淵源很深,要說起這家外商到台灣做生意的時間,就要翻出歷史課本,從1860年英法聯軍迫使清廷簽訂「北京條約」,滬尾(淡水)被開放為通商口岸說起。其實,在亂世做石油生意並不容易,二戰期間日本政府視它為「敵產」強佔,但盟軍卻又以它為轟炸目標,大火燒了3天3夜,後來還和中華民國政府打了幾十年官司,為了要回在火災中倖存的土地、建物。

淡水文化基金會派駐的殼牌故事館館長謝德錫說,殼牌已有100多年歷史,創辦人是猶太資本商,鴉片戰爭之後來到東亞,發現煤油買賣極有發展空間,於是在1878年分別在倫敦和日本成立公司,將煤油外銷到遠東地區,但殼牌公司成立時間是在1897年,此時公司已不只是買賣煤油,石油生產、油輪、貿易倉儲,油品自生產到銷售一線整合,成為大規模的跨國企業。

殼牌倉庫GPS座標、地圖、旅遊資訊

貝殻曾是貴婦珠寶盒的美麗裝飾,殼牌之名源自於此,有獨特且珍貴的意義。

看中台灣北部淡水的據點,殼牌併了嘉士洋行;嘉士洋行是在北京條約簽定淡水為通商港口之後,來台灣做茶葉貿易,當時台灣有6成的貿易量是從淡水港進出,淡水是洋行林立。嘉士洋行被殼牌併入旗下之後,也被賦予了遠東地區油品進出口買賣的新使命。

殼牌的倉庫位於鼻仔頭,就在捷運淡水站附近的河岸旁,如果大家不健忘的話,應該還記得捷運淡水線行駛的路線是使用原本的淡水線鐵道,殼牌倉庫區域有一條鐵軌連接淡水線鐵道,以方便運輸油品,這個區域除了倉庫建築之外,還有3座油槽。

↓堆滿各項油品易燃物,殼牌倉庫特別採用防爆窗。(記者王以瑾/攝影)


殼牌如果現在還在原倉庫區域做一樣的事業,應該會有接不完的抗議電話;由殼牌倉庫飄出來的汽油、煤油味實在很臭,那時的人只要提到「臭油棧」就知道是指這個區域。

殼牌公司是屬於英國、荷蘭所有,二戰時期的台灣則是日本的殖民地,1944年,4月,日本政府強徵殻牌倉庫包含土地及地上物的所有資產,所持理由是「敵產」,但真正的原因應該是為戰爭搜括資源,半年之後,10月12日,盟軍的飛機轟炸北台灣,淡水這一處油品倉庫又成為第一目標,油槽中彈起火,火光將黑夜照得如同白晝,整整燒了3天3夜才熄滅。

↓殼牌在台灣已有100多年歷史,要做為殼牌故事館的倉庫,現在積極整理內部空間,最快會在6月開放。(記者王以瑾/攝影)


謝德錫說,氣象專家周明德的父親也不幸被炸死在這次的盟軍攻擊。周明德曾在媒體訪談中提及他在新高山(玉山)測候站,這場意外發生之前,他是眼睜睜地看著美軍轟炸機從東而來,執行轟炸淡水任務。

「台灣總督府測候技術官養成班」畢業的周明德,是日據時代首位台籍氣象官,光復之後也一直從事氣象工作,1981年退休後,他前往美國,在國會圖書館調閱盟軍轟炸淡水的相關資料,找出殻牌倉庫的區域圖,稍稍了解父親當時面對的什麼樣的情況,雖然這無法改變慘酷的事實,但畢竟,父親的意外死亡一直是縈繞心中無法解開的結。周明德找出的這張圖,現在就翻刻在殼牌倉庫門口,做為舊鐵道意象串連歷史事件的起點。

↓復原這段連接淡水線鐵道的殼牌支線,就花了200萬台幣。(記者王以瑾/攝影)


↓殼牌故事館以鐵道意象串連歷史事件,起點的這張倉庫區域圖,是氣象專家周明德在美國國會圖書館找出來的。(記者王以瑾/攝影)


殼牌倉庫已在2000年列為縣定古蹟,全區花費1億2千萬元整修,未來將由淡水文化基金會經營管理,最快在今年6月可對外開放。目前雖然無法進入園區,但圍牆外的鐵道意象還是可以參觀;這條通往淡水線鐵道的殻牌專屬支線,是購買舊鐵道重新舖上,這一小段就花了200萬台幣,修復古蹟的花費實在很驚人;保存古蹟不易,更需要大家共同維護。 殼牌倉庫GPS座標、地圖、旅遊資訊http://blog.nownews.com/vivianwang/



原文網址: 來去台北/殼牌在台灣 被日本人強佔又被盟軍轟炸 | 旅遊新聞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2011/03/23/743-2698980.htm#ixzz1ISohhnsX

↓淡水殼牌倉庫(參考Wintec紀錄)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殼牌倉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王以瑾 的頭像
    王以瑾

    王以瑾.旅行.台灣

    王以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