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以瑾/台中報導.攝影 

30、40年前,在武陵農場種蘋果的榮民是有錢人,平地公務人員一個月薪水2千元,榮民隨隨便便出手就是10萬元,在埔里買個年輕小姑娘當老婆,或是看中哪個年輕人就出錢讓他入贅,在普遍貧窮的年代,這樣的出手真是讓人羨慕,只是,再怎麼有錢,也無法改變因為兩岸隔絕,再也無法見到父母一面的殘酷事實,更無法買回在戰爭消耗的青春。 

第一個有印象的榮民是學校的校工,以學校為家,從警衛室門口一眼就能看完他所有的家當,是從軍中延續下來的吧,他一直習慣用鋼杯鋼碗吃飯;後來再看到賣麵的、賣山東大餅的老伯伯,也許不是像校工那樣孤家寡人,但也不會是有錢人,一個小買賣,就是全家溫飽的依靠。 

武陵農場的榮民伯伯是我們所不熟悉的典型,他們比一般人有錢,但還是一樣跟著軍隊,孑身來台,一樣沒有親人,一樣孤寂。 

 
(圖/一個榮民一箱,這個綠色的木箱子裝著榮民所有家當。王以瑾攝影) 

武陵農場的開墾和中橫息息相關,先總統蔣中正一聲令下,開始了中部橫貫公路工程,1960年,中橫完工,榮民繼續留在山上,就像開拓中橫一樣拿著簡單的工具,開始在中橫沿線以人力開墾,一個人分得7分地,種起了沒有人看好會成功的溫帶水果。 

這是個解決人力問題的好方法,不然這些沒有仗可打,又沒有家人,也不見得有專長的軍人,再回到平地又能做什麼?開路、種水果,提供了生活的溫飽,也有了成家的基礎。 

剛開始的武陵農場雖然是種水果,但管理方式還是和軍隊一樣,每天要舉行升降旗典禮,墾員們也要接受軍事技能訓練,就像民防兵一樣,如果國家需要,隨時可以帶槍上戰場;在老照片中可以看到墾員帶著槍排列著整齊的隊伍,正接受點閱。 

 
(圖/武陵農場墾員生活為軍事化管理,開墾之餘也不能忘記戰技,老照片中為持槍列隊接受點閱。王以瑾翻攝) 

武陵農場最初墾員僅有62人,分住在以石頭為建材的三合院裡,開墾生活的起頭很克難,大家共同生活在這三合院之中,一個房間要睡16~24個人,和在軍營中生活也無差別,其中一間石頭屋是中山室,開會、吃飯都在這裡,一起工作,一起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僅以簡單手用農具開墾,以步代車,胼手胝止開墾出上百公頃良田。 

武陵農場的農莊文物館,展示有40年前開墾初期使用床舖、餐桌、衣物等傢俱及生活用品,還有當時的老照片,可以此想像在此開墾的榮民當時的生活,只是這些展示傢俱經過整理、塗妝,掩蓋了歲月的風霜,少了陳舊才會有的味道,有點可惜。 

 
(圖/農莊文物館裡有墾員生活用品展示。王以瑾攝影) 

 
(圖/開墾初期大家都生活在一起,一個房間要睡16~24人;文物館只是約略展示當時的情況,真實的生活空間並沒有如此充裕。王以瑾攝影) 

在一顆蘋果相當於公教人員1/10月薪的年代,種蘋果自然而然成為有錢人,只是,有田有地,生活安定下來了,最親愛的家人卻在海的那一邊,因為政治隔絕而無法相見,甚至通信也不允許;想有個家,但誰家姑娘會看上已由中年步入老年的這群榮民伯伯?解決方法和現在的時代一樣,買個老婆也許得不到幸福的婚姻,但至少是個婚姻,有女人,才有孩子,才有家。 

好幾個小時車程之外的埔里買上來的女孩,年輕的不過14歲,年紀大的也不過18歲,1歲才在學走路的牙牙學語稚幼孩童,未成年的年輕媽媽,身旁陪伴的是頭髮花白,已是遲暮之年的爸爸,夕陽餘暉中,這樣的背影少了孤獨卻多了無奈;一切都因為戰爭,也因為戰爭造成的貧窮才讓金錢決定人生。 

 
(圖/先總統蔣經國巡視武陵農場使用的座車。王以瑾攝影)

原文網址: 來去台中/賣蘋果買老婆 榮民伯伯孤寂 | 旅遊新聞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2010/03/12/10848-2577895.htm#ixzz1YrBcj7Nh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以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