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衛星定位座標 東經121°40’24.1北緯24°58’50.8









(圖/每個蝦籠都有記號,這是高家4兄弟的提款卡。王以瑾攝影)






想看更多的圖片點這裡>>http://www.ettoday.com/2006/06/06/153-1946848.htm

記者王以瑾/台北報導.攝影

麵粉袋縫製的衣服與褲子,這是我們年輕一輩從小聽聞的「傳說」,卻是九寮坡老闆的生活記憶,破損的碗、被稱為「提款卡」的蝦籠……兒時的點滴,散置在屋子裡,九寮坡農莊是高家兄弟生命的起點,也是人生另一個階段的起步。

如何定義九寮坡農莊?姑且稱為懷舊餐廳好了,這是高家4個兄弟共同經營,原本想要利用老房子開間茶藝館,但現在用餐卻是主要的業務;在深山裡開店,憑藉的就是口碑,6年下來,九寮坡也累積了不少熟客,菜色及店裡的氣氛,是吸引客人的兩大主因。

九寮坡農莊所在地,舊名九寮埔,是淡蘭古道挑夫歇腳、交換物產的地方,因為當時的9間草寮而得名。高家同治年間就此在生活了,但隨著淡蘭古道的落沒,族人逐漸遷離此地,住在這裡的人愈來愈少,最後僅剩老屋兀自佇立,大家庭生活的喧嘩吵鬧再也不復存在。

老屋雖然沒有人住了,但畢竟是祖厝,還是得維修,4個兄弟從民國70年就開始繳交公費,做為整修老屋的經費,不過,修屋費實在太龐大了,每個人5千元交了10多年還是不足以支付,但老屋的損壞情況日益嚴重,到底該修還是不修?正在為難間,有塊地因興建工程被徵收,剛剛好解決了錢的問題。

修屋計劃不只讓老屋煥然一新,也讓大哥高杉奇的事業有了轉折,他說,「落葉總要歸根」,結束了台北的花店,回到了老家,開始經營九寮坡農莊。

兒時長成的地方成為新的事業起點,招待新的客人、認識新的朋友,以前的生活用品,在新的屋舍裡改變了身份、成了展覽品,破損的舊碗、麵粉袋內衣褲,還有捕蝦的蝦籠,生產稻米的舊農具等等。放上了說明牌,生活用具好像變成了博物館裡的收藏品,身價不同了,但這些對於高家兄弟,以及有著相同生活經驗的老一輩人來說,卻只是平凡日子的一部分,最重要的價值,來自牽引著珍貴的兒時記憶。

高杉奇特別強調,拿來當窗簾的麵粉袋衣褲不曾使用,是開店時重新做的,不必擔心有「異香」;之前整理高媽媽的衣櫃時,發現竟還保留許多麵粉袋,老人家惜物,不願浪費資源,即使後來沒有人再拿麵粉袋做內衣,她還是捨不得丟棄這些布料。

高杉貴則介紹了蝦籠,他說那是兒時的提款卡,兄弟們各自為自己的蝦籠做了記號,缺錢時就到蝦籠去看看,能捕到多少獵物、換多少錢,就看老天的意思了。

除了兒時記憶,店裡也加入了一些成長的歷程,用來改裝成餐桌的裁縫車,是高杉奇過去做成衣代工時的痕跡,而高杉貴這幾年開始了詞曲創作,店裡掛上了他寫的歌詞;趁著等菜上桌的空檔,綁著馬尾的高杉貴走到桌邊說:「我來為大家唱首歌好不好?」在掌聲中,他清唱起為太太寫的台語歌,內容大概是沒有能力讓她當貴婦,也謝謝她願意忍受跟隨他的辛苦;曲調動聽,歌詞也很有深意,每每博得熱烈的掌聲。

高杉貴有著藝術家的味道,開店6年了,面對陌生人卻還是有些手足無措的羞澀,但他卻能大膽地在大家面前開口唱歌;作詞、作曲卻不會樂器,沒有任何伴奏,就這麼單純地以歌聲呈現自己的作品。寫歌是副業、餐廳也是副業,問他的正職,答案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油漆工;很多矛盾的組合,讓人對高杉貴印象深刻。

共同經營了6年,兄弟輪流當頭,今年一整年輪由大哥高杉奇當家;想起母親的勤儉,以及物質缺乏年代的苦日子;高杉奇說,小時候只有當礦工的父親才有香Q的白米飯可吃,4兄弟每天最盼望的就是父親的午餐便當能剩點什麼,大家搶著打開便當盒,將吃剩的飯菜當成驚喜,只要有一口白米飯就好,就能得到莫大的滿足。

回想過去,再對照經營餐廳後,看到客人沒吃完的菜餚、白米飯一盤盤地往垃圾桶倒,實在可惜,於是,高杉奇開始想從改變供餐的方式來減少浪費,由現在的合菜、點菜,改為中菜西吃的套餐,只是怕一時之間客人仍無法改變,截至目前,仍接受過去的點餐方式。

位於石碇的山上,土雞和豆腐料理仍是九寮坡最受歡迎的,像白斬雞、戰鬥雞、馬告雞湯、三杯豆腐等等,都有不錯的口碑,另外,野薑花花季推出的時節料理,以及小饅頭,都是相當熱門的菜餚。





想看更多的圖片點這裡>>http://www.ettoday.com/2006/06/06/153-1946848.htm

九寮坡農莊

台北縣石碇鄉潭邊村九寮埔2號

(02)2663-1886 , 0928-14732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以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