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芝遊客中心 GPS座標 東經121°30'27 北緯25°14'55(僅供參考)

水車公園 GPS座標 東經121°30'51 北緯25°14'3(僅供參考)

協會辦公室 GPS座標 東經121°30'35.7 北緯25°14'41(僅供參考)

卡通化的「阿峰伯」是三芝共榮社區的地標。它站的地方是景觀家庭污水處理區,才剛剛弄好,又遇到冬天,水生植物都還沒長出來,再過半年來看必定是另一番景象;就像欣欣向榮的共榮社區,持續朝著正向發展。(圖/王以瑾攝影)

原文刊登NOWnews今日新聞>>http://www.nownews.com/2010/01/07/153-2555480.htm

記者王以瑾/台北報導.攝影



在三芝的共榮社區,四處看得到「阿峰伯」,它可能是地標、是產品商標,也可能沒有實用功能就只是裝飾;有人說「阿峰伯」就是林義峰,但一點也不像,林義峰瘦瘦的,是有學識的鄉土型,阿峰伯是戴著斗笠、圓圓滾滾、笑咪咪的完美鄉下阿伯卡通化。共榮社區顯然要發展觀光,但話說回來,來這裡能做什麼?阿峰伯說,讓都市人療傷、洗滌長期緊張生活的疲憊,這也是「心療走廊」命名由來。



三芝共榮社區,是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培根計劃輔導的社區,是由八賢村和埔頭坑組成;5年前的共榮社區,原本農地荒廢、棄置物雜亂堆放、福壽螺肆虐、水圳受廢水污染……傷痕累累的典型人口外流、種不出好產品的農村。



真人版學識型的「阿峰伯」說,改造之前的共榮社區是惡性循環,除草劑、化肥,還有以保麗龍盒子種菜,盒子經不住長期風吹雨打日曬滲入土裡,這些都是土壤的化學污染源,此外,為了除去福壽螺,農民大量用藥,終於導致「同歸於盡」,但福壽螺還是沒除乾淨;大量用藥造成預毒污染,終於導致農業的崩潰。



這個區域都是小農經濟,農地小、收成不好,無法靠著務農活口,緊接著就是人口外流、農地荒廢,村裡只剩獨居老人,不然就是找不到工作的年輕人躲避現實整天醉生夢死。





(圖/現在的共榮社區還是小農經濟,但每塊地生產的無毒蔬菜都變成搶手貨,再也沒有農作物賣不出去的困擾。王以瑾攝影)





(圖/水車公園旁有一個小停車場,也可由此沿著八連溪畔步行,前往綠色消費區。王以瑾攝影)



不知道阿峰伯的心願是不是和鎮代表洪國榮一樣,希望年輕人都能回歸鄉里;當找到一個施力點,撒下一把希望種子之後,惡性循環就會整個逆轉成正向的循環。現在的共榮社區,農地不再是雜草亂生、廢棄物隨意堆積,平整而有秩序的小片田園,呈現出綠色的生命力,水圳是看得到底的清澈,整區朝向無毒農業發展,農產品賣不出去的日子已成為過去式,現在每塊小田地收獲前的3~7天就已被搶訂一空,有了工作,年輕人也逐漸回鄉,加入再生的行列……這個曾經老態疲憊的農村,現在呈現的是生氣與活力。





(圖/水車公園是共榮社區的地標,綠色消費區也在這一帶。王以瑾攝影)



不過,這麼大的改變只是一個起頭,阿峰伯和同好的計劃還沒完成一半,未來共榮社區會分成幾個區塊,一區一特色,有古厝、植物花卉、綠色消費等等,還有一條通往三芝名人館,也就是李登輝前總統故居源興居的那個區域,長達6公里的「心療走廊」,這條步道現在只完成400公尺。



還有還有,處理家庭廢水的污水下水道,政府在都市都做不完了,肯定做不到農村,這一項共榮社區也自己來,利用布袋蓮挺水或沈水的水生植物,過濾髒水成清水,這個自然的污水處理場非常厲害,處理過的水不但能成為生態池,養養青蛙、昆蟲,缺水時還能回收回來使用。不過,這個計劃也才剛起步,現在只有兩個廢水處理區供4戶人家使用,阿峰伯期望未來5年內能設立30個點,處理全社區的廢水。





(圖/以水生植物打造的廢水處理區,不但對景觀沒有妨害,本身也成為景觀美化的一部份。王以瑾攝影)



阿峰伯與同好一起成立了「八連溪農村發展工作室」,一起推動故鄉的再生計劃,後來成立了八連溪農村再生促進會,由阿峰伯擔任會長。



臉圓圓笑咪咪的「阿峰伯娃娃」已成為共榮社區的代言人,以後這個社區出品的產品,都會以此為商標,而在區內,也常可以看到這個圖騰,不過,一切都還在建設中;到共榮社區,基本上是享受這個乾淨有活力的改頭換面新農村帶來的心靈SPA,若硬是要找個地標,「心療步道」起點的水車公園,是個比較明確的遊憩區,綠色消費區內有兩家餐廳,使用的都是當地蔬菜,沒有多餘的盤飾是很純粹的美味,但最好事先預約,八賢休閒農莊0933-067179簡銘場;田田好農村料理店02-26361687;設在這個區域,專門販賣當地農產品的農夫市集,則預定春天登場。



由於農村道路狹窄,共榮社區希望開車來的朋友將車輛停放在「三芝名人文物館」停車場,由此輕行漫步,才能細細品味這整個區域的農村風情,若是要直接前往餐廳者,可另外與業者聯絡停車地點。關於共榮社區可聯絡八連溪農村再生促進會(02)86351326。





(圖/現在農夫市集舉辦時間並不固定,預計春天農產品採收之後,才會定時舉辦。王以瑾攝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以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