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沒拍到真猴,只好拍個假猴留念。知本森林遊樂區台灣獼猴多,偶爾調皮和遊客開開玩笑,但人猴相安無事。(圖/王以瑾攝影) |
2008/04/16 11:46
記者王以瑾/台東報導.攝影
本來是特意來拜訪白蝴蝶蘭的,沒想到卻成了一場咬人狗熟悉之旅;知本森林遊樂區的咬人狗數量真多,是不是因為對它特別恐懼它就越要黏著你,每次一停下腳步擦汗,它就剛好在身邊,但奇怪的是,族群數量這麼多,竟然從來沒有1名遊客被咬人狗「咬傷」,倒是台灣獼猴曾經傷人──其實牠也不是故意的,是遊客為了在女友面前逞英雄,裝腔作勢地張牙舞爪想嚇獼猴,結果,自己不慎滑倒……。
有兩種植物有咬人之名,即「咬人狗」與「咬人貓」,咬人貓面目猙獰,讓人敬而遠之,倒是這個咬人狗,有人以「會咬人的狗不會叫」形容它,因為它的長相很普通,沒有什麼特徵也不覺得有威脅性,但若是不小心碰到它的葉片,密佈的焮毛就會釋放出類似蟻酸的有機酸,由燒灼到刺痛酸麻,這種疼痛難耐的感覺會跟著你好幾天,不時就發作。
原文刊登NOWnews今日新聞>>http://www.nownews.com/2008/04/16/11426-2261309.htm
(圖/咬人狗葉片長相很普通,沒有猙獰的面貌,卻「殺人於無形」。王以瑾攝影)
(圖/咬人狗的樹幹,顏色較淺,表皮粗糙;就算葉片和樹幹沒有特徵,也要努力記清楚,以免誤觸陷阱。王以瑾攝影)
園方在部分咬人狗掛上了警告牌,提醒遊客勿觸陷阱,到目前為止也沒有遊客來要求擦藥止痛,但這不表示警告牌有效,比較可能的情況是有人被咬了也不知道,而且咬人狗咬人不會馬上發作,過一陣子疼痛才會如潮水般襲來,也許那時已離開園區了。
有著這麼凶狠的葉片,不知道是不是為了保護甜美的果實;聽說咬人狗的果實很美味,是當地原住民兒時的點心,只是採它需要些技巧就是了。台灣獼猴也很愛吃咬人狗的果實,而且,猴兒並不怕狗咬。
說到這個台灣獼猴,許多地區都為猴兒攻擊事件所苦,但知本森林遊樂區因為禁止遊客餵食,目前猴兒不知人間食物味道,還不致於搶奪遊客的背包食物,人猴都還相安無事,猴兒難免調皮,偶爾會捉弄人,但都無傷大雅。
(圖/大葉桃花心木落葉,在春天帶來明信片上歐洲秋天的感覺。王以瑾攝影)
(圖/知本森林遊樂區裡的瀑布就叫瀑布,沒有花心思命名,因為水流分為三層,也有人稱它三疊瀑。王以瑾攝影)
(圖/春天的山林也很多彩。王以瑾攝影)
雖然是從咬人狗開始介紹知本森林遊樂區,但這裡的主角應該是白蝴蝶蘭。
台灣僅有2種原生蝴蝶蘭,即白蝴蝶蘭及桃紅蝴蝶蘭,其中白蝴蝶蘭因為在1952、1953年連獲兩屆國際蘭展首獎,成為國內的蘭界的大姐大,但也因為美麗惹禍,遭致濫採,在野外已難覓蘭蹤。
白蝴蝶蘭的族群分佈為台東海岸山脈、屏東恆春半島和蘭嶼,這也是台東知本森林遊樂區復育白蝴蝶蘭別具意義的原因,比較可惜的是,這項復育工作僅限於遊樂區內,未發展到野地。知本森林遊樂區自86年陸續種植有上萬株白蝴蝶蘭,其花期很長,11月開花可至4月底,現在已是花期尾聲,錯過了萬花齊放如花瀑般的美景。
白蝴蝶蘭改過多次名字,早期學者誤以為白蝴蝶蘭為台灣特有種,給予Phal.formosum的學名,後來研究發現白蝴蝶蘭主產於菲律賓,於是改名為Phal.amabilis,這也是會被暱稱為「台灣阿媽」的由來,但之後植物學家再經細分,發現台灣的白蝴蝶蘭屬於aphrodite,和amabilis的特徵不符,因此,根據譯音,「阿媽」應該變成「阿婆」才對,不過,「台灣阿媽」已經叫習慣了很難改變。
知本森林遊樂區裡的白蝴蝶蘭年齡大概都有10多歲了,走莖爬滿附生的樹幹,它們在園區的適應力很好,只有種植當時園方曾經給予一包肥料包,接下來就任其自由發展,這些年下來,它唯一的生存威脅就是不肖遊客,只要人構得到的高度就可能被摘採或整株挖走,這也是後來補種的植株愈種愈高的原因。
(圖/白蝴蝶蘭走莖爬滿樹幹,為附生植物。王以瑾攝影)
白蝴蝶蘭的走莖雖然爬滿樹幹,但它是好房客,不會威脅房東的生命,這種稱為「附生」,還有一種吃人不吐骨頭的房客,會奪取寄主的水份、養份、陽光,活活地將寄主纏勒而死,這種惡房客稱為「寄生」,各類榕樹為代表。
常有地方新聞描述,甲樹依附乙樹,深情繾綣,好似恩愛夫妻一般如膠似漆,其實乙樹是有苦難言,都快被勒死了不但沒有人伸出援手,大家還搞不清楚狀況地在旁邊拍手叫好。
沿著景觀步道直行,過水流腳底按摩區、未達瀑布步道之前,就有「纏勒」(更恐怖的名詞叫做「絞殺」)的完成式與進行式正在上演,被纏勒得喘不過氣的是茄苳,儈子手是白肉榕,其正前方還倒著一棵鏤空、看來頗有造型的樹幹,其實是纏勒的完成式,被包圍在中間死亡的寄主樹幹已隨時間的流逝腐化,完成任務的白肉榕則在氣根的延伸下,另外立地生根長成幾棵樹木。
(圖/倒在前方的是纏勒完成式,後方被舖天蓋地的氣根包圍的是進行式;可憐的茄苳,不知何時會沒命。王以瑾攝影)
(圖/勒死寄主之後,靠著氣根延伸白肉榕又另外長成幾棵樹木,勢必要發展成一群落。電影裡的樹姥姥,大概就是從榕樹想像的吧!王以瑾攝影)
知本森林遊樂區的代表景觀為「千根榕」,主角是白榕,密生的氣根聚集成樹幹密聚成一群落,官方數字說為17棵百年大白榕組成,但其實很難數得清楚,也分不清楚誰是主角誰是配角。
(圖/「千根榕」後方的百年酸藤,也是知本森林遊樂區的代表景觀;細細的藤類要長成這樣粗壯如樹幹的模樣,真的要活很久很久。酸藤是另一種殺手,它不會勒死樹木,只會以濃密的葉片蓋在樹冠上,樹木最後會因為得不到陽光而死亡。王以瑾攝影)
(圖/好漢坡旁的「千根榕」。王以瑾攝影)
知本森林遊樂區有3條建議路線,1小時、1.5小時、2小時可選擇,若想繞遠一點,可走榕蔭步道,這也是視野最佳的步道,除了眺望知本溫泉區,還可見台灣獼猴成群嬉戲;而由景觀步道接森林浴步道,再由好漢坡回程,是最中庸的路線,從人工造景為主的景觀步道,接上有原始味道的林區及台灣白蠟樹、樟樹林、大葉桃花心木等人工造林,景觀變化豐富。好漢坡有150公尺的落差,約900階,走起來相當累人也沒有趣味,若一進入園區就直衝好漢坡,挑戰完就走人,那就沒有機會欣賞園區多變的面貌,相當可惜,不如先走森林浴步道或是榕蔭步道,再由好漢坡步道下山,可節省一些時間,還有倘佯自然之中的樂趣,一舉數得。知本森林遊樂區遊客中心089-510961。
(圖/好漢坡有900階,走起來相當累人。王以瑾攝影)
(圖/園區內有多條步道,可依體力及時間選擇要走的路線。王以瑾攝影)
協助採訪/知本富野溫泉會館www.hoyaresort.com.tw
*更多旅遊資訊,請看NOWnews旅遊村:http://travel.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