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小小的泡湯池就隱身在地板下,為帳蓬區住客專用。王以瑾攝影)
原文刊登>>http://www.ettoday.com/2007/10/13/11426-2171341.htm
青蛙住室內 客人住室外 這個農場不一樣
![]() |
主人對生態推展不餘遺力,打造出令人驚嘆的太平洋農場,很重視與自然的結合,連觀景台的遮雨棚也特別使用玻璃材質。(圖/王以瑾攝影) |
2007/10/13 09:13
記者王以瑾/台東報導.攝影
太平農場的蛙族是住在室內的,牠們比起室外蛙族少了點陽光,但呼吸一樣的空氣,淋著一樣的雨水,也居住在一樣的自然環境中;太平農場的客人則住在室外,在帳蓬中睡覺,使用半遮的衛浴,生活和大地融為一體,沒有電視、沒有冷氣,只有自然風的舒爽以及自然界隨興演出的舞台劇。
陳瑞明是海軍退役、對生態推展不餘遺力,這兩種背景相加,讓他打造出這座令人驚嘆的農場──這裡不是以豪華著稱,而是創意。
農場依山而建,但一層一層往上疊起的卻不是間屋子,而是數層架子,幾個架子組成了最頂樓的觀景台,中層觀景台及蛙類、甲蟲教室,以及下層的帳蓬區,木板是最主要的建材,房間隔間則以玻璃為主,最內牆的部分是原本的山坡地,也是滋養蛙類和昆蟲的地方。
這就好像將一大塊山區邊坡挖回自己家裡一樣,裝上大片落地玻璃,就成為超大生態缸;為遊客做完簡報,投射布幕往上一捲,最真實的蛙類生態就在眼前上演,這樣連結緊湊的生態課程,很少人不發出驚嘆。
(圖/簡報室旁,以原山坡地做成的蛙類教室,如同一個超大生態缸。王以瑾攝影)
穿越蛙類教室、甲蟲教室往下走,來到最下一層的帳蓬區,這是陳瑞明的最新力作,兩頂4人大帳蓬幾乎佔據了所有的空間,免除睡在野外的顛簸不平,一樣擁有滿眼的綠意,最重要的是,兩個帳蓬各有一套專屬的衛浴設備,但兩套衛浴稍有不同,一個較為保守,另一較為開放,保守的那套和一般浴廁差不多,有隱蔽的空間,開放式就只做半身高的圍牆,洗澡、上廁所,都有一半的身體外露,這看起來很不可思議的設計,但據說因新鮮有趣,還頗受年輕美眉喜愛。
(圖/住在帳蓬就像在觀景台過夜一樣,享有絕佳景觀外,還有專屬的浴廁及檜木湯池。王以瑾攝影)
陳瑞明過去在海軍服役,打造太平農場的靈感多來自於軍艦擅用空間的設計,常常翻起樓地板突然出現一個男廁,或者出現一個樓梯,也有地板翻起來泡湯池現身的絕招:帳蓬區的泡湯池就隱身在地板下。
整座太平農場都以保護生態的理念打造:採用美國南方松木板,減少溫室效應的衝擊;多採用太陽能照明,減少夜間亮度避免干擾夜行性動物;以自然對流及通風設備替代冷氣;不提供拋棄式餐具;農地不用化學藥劑等,著眼於全面性減怟環境衝擊的思考。
即使是污水也有一套回歸自然的處理方式。
洗手水、洗澡水或從馬桶流出的黑水,經過收集桶處理、沈澱,先濾掉毛髮油污,再經由大安水蓑衣、野薑花及禾本科植物組成的過濾道,在淨水植物發揮效用下,最後糞水竟能成為生態池,還吸引多種蛙類聚集生活;蛙類棲地為水質潔淨指標。
來這裡的客人沒有電視可看,沒有冷氣可吹,洗澡前還要先去撿柴火,但大家卻樂在其中,有些甚至還報名做志工,利用自己的假期為利嘉林道的居民打造污水處理生態池。
(圖/利嘉林道區域有140種蕨類,資源豐富,而這條賞螢賞蕨步道,螢火蟲已就位,接下來4年就等蕨類慢慢進駐了。王以瑾攝影)
太平農場為利嘉林道的一份子;利嘉林道位於卑南鄉大巴六九山區,在居民齊心努力下,「利嘉林道」已由單純的一條道路擴大成為社區的代名詞。
(圖/達喇尉咖啡園眺望良好,也是賞夜景的好地方。王以瑾攝影)
從種樹開始,居民朝著兼顧生計與生態的方向發展,各家經營不同項目,沿著林道,遊客可以找到迎合自己需求的店家,除了太平農場提供住宿、導覽之外,達喇尉咖啡園則是今年7月才開幕的自種、自營庭園咖啡屋。樹冠層觀察及蛙類生態觀察,以及原始林保護區的探訪都是利嘉林道不可錯過的活動,只不過這些都要事先預約,沒有計劃的突然來訪,很難有收獲,就這樣白來一趟非常可惜。相關旅遊資訊可洽台東縣利嘉林道發展協會089-383347。
太平生態農場4人帳4800元,另設有2至4人套房或客房,每房2600元起,含早餐、鉛筆DIY、夜間生態解說。聯絡電話089-380389。
協助採訪:娜路彎大酒店http://www.naruwan-hotel.com.tw/
*更多旅遊資訊,請看ETtoday旅遊村:http://travel.ettod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