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座標 東經120°20'15.6 北緯23°1'38.4(參考PAPAGO)

原文「台灣第一水庫虎頭埤 擁有台灣第一太陽能船」刊登http://www.ettoday.com/2007/09/25/11424-2162474.htm

 

2007/09/25 11:26

記者王以瑾/台南報導.攝影



太陽能船,聽起來是走在時代尖端的產品,但沒想到第一次坐這高科技船,竟然是在南部鄉下地方,一個名為虎頭埤的水庫風景區;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現在最讓人驕傲的建設,誰知道一百年後還有多少人記得它?虎頭埤就是一個例子,它擁有一個無人能匹敵的風光頭銜──台灣第一座水庫;現代人的便利生活與水庫息息相關,但虎頭埤在現代,卻是個陌生名詞。




要奪得台灣第一水庫頭銜,可推想虎頭埤的建設時間必定很早;最近老是有人將台灣的重要基礎建設刻意歸功於以殖民者角色接管這片土地的日本政府,可惜台灣第一座水庫不是日本人蓋的;依照台南縣政府提供的歷史資料,它最早建築時間為1846年,清道光26年,大目降莊民歐陽安為灌溉自家農田挖地蓄水,而台灣知府周懋琦在1867年編列預算,擴大其灌溉規模,並建築堅固堤坊,虎頭埤至此才算成型。









(圖/園區內花木扶疏,不坐船,散散步也很舒適。王以瑾攝影)



虎頭埤是為灌溉而建,它的地點在新化鎮東邊,攔截的是大目降溪水源,水域面積約為27公頃,可提供500多公頃的農地水源;當時的台南府城為台灣政治中心,虎頭埤則是維持首府運作的幕後英雄。



160年前建水庫,靠的是鋤頭、畚箕,以人力慢慢堆砌,但再偉大的建設都無可避免地要面對時間歲月的摧毀,要長久使用,後續的維護很重要;日據時期、光復之後,虎頭埤也經過多次整建,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要算是1906年大地震後,這次日據時代的整修,讓虎頭埤除了蓄水功能也兼具觀光用途,並列名為「台灣十二名勝」。



座落於虎頭山麓,虎頭埤因此得名;「虎頭」原本是形容山勢猙獰險峻,承接這個名字的虎頭埤則在園區中設立了老虎的標誌,但這個虎走的是可愛版路線,沒有猙獰表情,反而看起來有點像隻笑臉貓,但是虎是貓無所謂,遊人很愛在此拍照留念。





(圖/小狗正在示範平時遊客是如何站在貓臉虎前拍照。王以瑾攝影)



如果還記得「台灣第一水庫」的名號,在此搭乘「台灣第一艘太陽能船」,也是生平第一次搭乘太陽能船,一切都顯得理所當然了。



取名為「大目降一號」的太陽能船,民國94年就已下水執行載運遊客的觀光任務,它的外型看起來和一般船隻沒有什麼差別,坐定之後才會發覺,最大的差異在於船頂平滑光亮的太陽集能板;外表樸實的大目降一號,總算有點科技的味道了。



不使用馬達的太陽能船,安靜無聲地穿梭於湖面,去除了吵雜的噪音,果然較能靜心欣賞湖面美景,可惜船票並不便宜,每人120元,若是全家出遊,難免要多斟酌了。









(圖/大目降一號是以船頂的太陽集能板做為動力能源。王以瑾攝影)



日據時代的台灣十二名勝,光復後,「虎埤泛月」也入選為「南瀛八大景」,虎頭埤因風光優美,還有「小日月潭」美稱;風景區內有八大美景:水橋虹影、江亭坐月……都有個令人嚮往的形容詞,區內的遊憩設施也很多,在花木扶疏的園區中,建有露營、烤肉、餐廳、螢火蟲探奇館、蟋蟀生態館等等,甚至連遊樂園才會出現的滑水道都有。





(圖/天鵝船的視覺感受太喧囂了,破壞湖景該有的安靜期待。王以瑾攝影)



但建設似乎過頭了,如果是要享受靜謐的湖水景致,從一片綠蔭中突然竄出的彩色滑水道是有點嚇人,塑膠天鵝船也破壞氣氛,還是手搖船好,靜靜地划過水面,輕柔地泛起漣漪,較有古典的詩意。如果湖景是因靜謐而美,該加入什麼或去除什麼元素,是主事者必須仔細思考的課題,只因為想豐富設施而瘋狂建設,犧牲的反而是原有的魅力。





虎頭埤風景區管理所

台南縣新化鎮中興路42巷36號

06-5901325



*更多旅遊資訊,請看ETtoday旅遊村:http://travel.ettoday.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以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