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GPS座標 東經120°14'59.2 北緯23°11'1.3(僅供參考)

 

 (圖/麻豆老街最吸引遊客駐足的建築,反而是一棟極其普通的透天厝,因為它是吳淑珍老家。王以瑾攝影)

原文「大學生養活麻豆人 吳淑珍老家最聚焦」刊登>>http://www.ettoday.com/2007/09/09/11427-2154805.htm


2007/09/09 09:50
記者王以瑾/台南報導.攝影

許多城鎮的老街都已沒落,但從清朝開始發展的麻豆老街直到現在,還是一條熱鬧繁華的商業街,各式各樣的招牌讓人眼花撩亂,遮掩了仿巴洛克式裝飾老屋的風采,不過,傳統建築雖美,最能吸引遊客駐足的卻不是這些優雅老建築,反而是一棟極其普通的透天厝,這間透天厝不是營業空間,卻天天有人站在門前拍照,原因很簡單,只是因為「吳內(小兒)科」這塊招牌──這是第一夫人吳淑珍的老家。

吳淑珍是麻豆人,父親是醫生,這是全國皆知的事,不必贅述,只是麻豆這麼大,吳淑珍的家到底在哪裡呢?答案就在麻豆的老街上。

吳淑珍的老家現在還有親戚居住,黃金店面只當車庫,雖然沒多加利用有點可惜,但這是南部常見的情況,沒什麼了不起;親戚開的車品牌也很普通,不是雙B,也不是任何富豪人家才負擔起的車子,總歸一句,要不是那塊招牌,一切都很平凡。

「吳內(小兒)科」的橫匾斑駁,但燙金字仍然清晰,己未年,換算起來應該是1979年,是開業30年暨新居落成的賀禮,算算時間,當時吳淑珍應該已經嫁給陳水扁了(1975年結婚)。

麻豆這個名字聽起來很不起眼,好像芝麻綠豆大小的事一樣,其實追本溯源可不是這樣;「麻豆」是來自平埔族語的發音,是「眼睛」或是「樞紐」的意思,從很早以前就是交通及商業中心。

麻豆老街的發展可追溯至清朝時期,而街道的寬度是在日據時代的大正9年至昭和年間定型,換算成民國大約是9年開始,從興中路接到中山路,全長大約有1公里多,當時的長度在全省老街排名中屬一屬二,與同時期實施街道改正計劃的台灣其他鄉鎮老街一樣,老建築都有著仿巴洛克或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語彙,立面裝飾講究。


(圖/未改建的老建築還有著仿巴洛克式的繁複立面,但在讓人眼花撩亂的招牌遮掩下,它們的美麗往往被忽略。王以瑾攝影)


(圖/「街道改正」之後的麻豆老街,建築物有著相似的立面。王以瑾翻拍)

即使不提吳淑珍的老家,麻豆還是有很多值得探訪的理由。

麻豆曾是文風鼎盛、商業繁榮之地,清乾隆年間還有堪輿師鐵口直斷,說麻豆地靈人傑,恐出真命天子,讓當時的皇帝很緊張,特別派人破壞風水……這是麻豆代天府流傳的故事。

代天府的建築群宏偉,遠遠的就能看到仿北京天壇的觀音寶殿,以及巨龍攀蜒的水晶宮,濃艷的色彩,如同一座帶著宗教味的遊樂園,而這個廟方設置的休閒區內的確有十八層地獄之類警世故事的題材。

過去商賈聚集的麻豆港,在港口淤積後繁華早已落盡,遺址現貌如同一個普通池塘,過去的繁榮如傳說般不真實。麻豆也有個林家,曾與板橋、霧峰林家並稱台灣三大林家,早年麻豆林家的人出門,花轎直到台南市,都不必踏過別人的土地,但這種讓人驚嘆的財勢,也隨麻豆港遺留在過去的歷史中。

台南縣境內有多座糖廠,距離麻豆老街最近的是總爺糖廠。

總爺糖廠日據時代為明治製株式會社總社所在,區內包含工廠原本有76棟建築物,現存的紅樓、日式雙樓層的招待所,都可窺見當年風華,其他如社長宿舍、紅磚餐廳、幹部宿舍,也各有特色,至於員工宿舍則早在10多年前台糖意圖在房地產業發財時,已遭拆除,現在成為一片廣闊的綠地。


(圖/紅樓是總爺糖廠的代表建築。王以瑾攝影)


(圖/樟樹綠色隧道營造出帶有文藝氣息的閒適感。王以瑾攝影)

現在的麻豆以文旦聞名,也仰賴文旦為生嗎?麻豆人笑著說,文旦只是傳統的驕傲,真正活絡麻豆的反而是「大學生」。

致遠管理學院創校及真理大學在此設立分校之後,帶動許多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商業活動,這些來自外地的大學生多達1萬多人,佔了麻豆全部人口的1/4,難怪麻豆人要開玩笑說,大學生真的是「衣食父母」,而他們也讓麻豆恢復了「文風鼎盛」的舊觀。

*更多旅遊資訊,請看ETtoday旅遊村:http://travel.ettoday.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王以瑾 的頭像
    王以瑾

    王以瑾.旅行.台灣

    王以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