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座標 東經120°14'43.3 北緯23°28'3.1(僅供參考)

(圖/配天宮是由兩位師父「對場作」,雕刻不但華麗精彩,東西兩面截然不同的風格與創意,更讓人看得眼花撩亂。圖為流露著俏皮表情的精巧斗栱。王以瑾攝影)

更多圖片>>http://www.ettoday.com/2007/02/26/743-2058790.htm

記者王以瑾/嘉義報導.攝影

老樸樹去了樹冠,刻成了媽祖聖容,但老樹並未斷了生命,靠著後方四季蘭的滋養,樹木仍在呼吸,樹根紮實地抓著地面,讓媽祖堅挺不移地站立在神龕內,配天宮內活的樸樹媽祖,是朴子人的堅定信仰;今年輪由嘉義縣辦台灣燈會,當地人都說,早該輪到了,因為早在200年前朝廷就已頒旨,嘉義是唯一有特權辦燈會的地方,而這「御賜燈花」舉辦地點就在配天宮。

配天宮元宵結燈花是清朝嘉慶皇帝御賜給王得祿將軍,王得祿父母早逝,由兄嫂帶大,朝廷相當賞識王得祿,特別要他趁著元宵節時帶著兄嫂到京城賞花燈,但王得祿憂心兄嫂都已年邁禁不起長途跋涉,嘉慶皇帝於是特准王得祿在府內辦花燈盛典,王得祿得旨後,決定將花燈移到配天宮供民眾一同欣賞,2個世紀下來,即使政治改朝換代,由日本人統治之後仍能保留,成為配天宮的傳統。

配天宮的御賜燈花,重點不在燈美不美,而在於花,早期辦燈花節,還會利用燈的溫度催花,控制花開時間,後來在日據時代因經費拮据,改以塑膠花替代鮮花,至今不再改回。兩盆牡丹花,一紅一白,據說能完遂求子的願望,想得女者摸紅花,想得男者摸白花。

清朝的御賜燈花能在日據時代維持辦理,與媽祖協助蒜頭糖廠順利開工也有關係;蔗糖曾為台灣的經濟命脈,日本人統治時在全台東西兩岸設了多座糖廠,但只有蒜頭糖廠設立之後一直無法順利運作,工人頻頻發生意外,傳說是工廠中有妖魔作祟,直到求助於配天宮,媽祖聖駕親臨才降伏妖孽,恢復平靜之後,蒜頭糖廠送了一座香爐做謝禮,香爐上還刻有日本國旗,因此,配天宮在日據時代,可以說是有「特許執照」。

其實,元宵節御賜燈花之外,配天宮本身無論是建築或是歷史背景都很有價值,也和地方發展息息相關。

配天宮原名「樸樹宮」,相傳康熙26年時,東石半月庄名為林馬的虔誠信徒,遠赴湄州迎媽祖神像回家祭拜,途經朴子溪南岸的朴樹下茶棚歇息時,當地民眾苦苦相求多停留幾天讓附近的人參拜,林馬應允了,但誰知道幾天後再來卻無法移動神像,眾人只好擲筊請示,遂得媽祖鎮守此地的旨意,附近居民欣喜,趕緊集資搭了間小廟,因廟位於朴樹下,於是名為「樸樹宮」(古時「朴樹」寫為「樸樹」),而由此廟向外發展的聚落稱為「樸仔腳」,後改名為「朴子」。

至於樸樹宮為何會成為配天宮則有多種說法,其中有一說是,清朝嘉慶皇帝到朴子那年為已酉年,已酉成「配」,而改為現名,這個名稱也有「配享千秋馨香、功參天地造化」之意。

配天宮廟貌經過多次整建,目前所見為日據時代約1915年時的建築,當時是由漳州名師陳應彬所主持,兩位師父「對場作」展現華麗、精緻且兩側截然不同的風格,令人讚嘆不已,除了建築雕刻的講究,兩座葉王所做的千里眼、順風耳堪稱鎮廟之寶;一代交趾陶宗師葉王,其作品散見各大廟宇,但多為水車堵或牆面裝飾,幾乎未見過這種半身高的作品,配天宮能得兩件,極其珍貴。

40歲的葉王,正是創作巔峰期,他為媽祖御前聖將千里眼、順風耳做出官服模樣,但從體面的官服往下看,卻見到官鞋的前端「開口笑」,露出了腳趾,不過,這可不是世俗眼光所說的「貧窮」,而是有「五子登科」之意。

以往朴子溪水是由朴子宮正殿後方流過,現在已看不出溪的蹤影了,溪道成了中庭,廟方種上了80年前由湄州帶回的四季蘭,這幾十年來,四季蘭如同一頂綠色的傘為媽祖遮陽,當地人也深信,因為有四季蘭根部的滋養,朴樹媽祖生生不息,是不折不扣的「活媽祖」。

全台廟宇不知有幾千座,但像配天宮這樣保留古老廟貌,又有著精彩大師作品的廟宇實在不多了,趁著元宵節來「鬥鬧熱」,御賜燈花的古早味趣味、華麗的雕工、栩栩如生的人物陶塑,配天宮的故事,怎麼也說不盡。

配天宮

嘉義縣朴子市開元路118號

05-379235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以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